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表相互关税后,美国股市陷入了恐慌。 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股市出现了5年来的最大暴跌,股市正在动荡。
特别是,得益于人工智能(AI)的利好因素,不知天高地厚的科技企业的股价正在下降,这一点值得关注。 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Alphabet(谷歌)、Meta、特斯拉等大型科技集团"Magnificent7"(M7)7只个股的股价波动性提高。
本月3日(当地时间),仅一天就蒸发了约3.1万亿美元(约4500万亿韩元)的市价总额。 第二天4日(当地时间),纽约股市S&P500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5.97%,以技术股为中心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5.82%,以1万5587.79收盘。 特别是当天S&P500创下了自2020年3月16日(-12%)大流行扩散恐怖袭来后5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一些人把这次的跌势比喻为网络泡沫。 因为比2000年4月出现网络泡沫暴跌的日跌幅(-5.8%)和9·11恐怖事件后扩大跌幅的2001年9月(-4.9%)还要低。
技术业界认为,相互关税的后续风暴成为此次下降的触发器,但也有人担心AI泡沫论是否会成为现实。 也就是说,在推出低成本、高性能AI模型的中国Deepsic冲击之后,"AI基础设施泡沫论"争论拉开了第二幕。
本周的《The Tech Wave》将以AI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市场前景为中心,对此进行探讨。
彭博社3日报道说,微软(MS)正在缩小全球数据中心项目。
最近,微软不仅在印度尼西亚、英国、澳大利亚,在美国国内伊利诺伊州、北达科他州、威斯康星州等多个地区中断了对数据中心用地的协商或推迟了设立计划。
据报道,微软已撤销了英国伦敦和剑桥之间关于数据用地的租赁谈判,并暂停了对芝加哥附近用地的谈判。 据悉,原计划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建设的数据中心被推迟,原定于威斯康星州普莱森特市的扩建计划被保留。
以华尔街为中心提出AI泡沫论的同时,微软缩小数据中心项目的背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彭博社表示,很难掌握微软的这种数据中心缩小是因为担心需求减少,还是因为电力和建筑材料不足等暂时性建设问题。
但是部分投资者对微软的投资持怀疑态度,认为微软的投资与AI服务需求相比。
业界部分人士认为,微软决定投资130亿美元,为AI模型支援云基础设施的开放AI的合同变更也是原因之一。
对此,微软方面表示:"AI需求持续增加,数据中心的扩张也在持续。 此次变更体现了战略灵活性。"
但是,投资减少的时间似乎点燃了市场的怀疑。
路透社分析称,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全面相互关税措施,为在美国建设AI基础设施而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大科技计划可能会受阻。
由于关税导致费用上涨,特朗普总统今年1月野心勃勃发表的5000亿美元规模的数据中心项目"Stargate"也会受到影响。
美国金融业界分析说,考虑到用于数据中心的设备价格上涨、关税对经济的冲击等,Stargate项目通过债务筹措达成目标金额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美国人口普查局(CensusBureau)称,包括智能手机和PC以及数据中心设备在内的电子产品进口规模为4860亿美元,为第二大进口商品。
据市场调查企业伯恩斯坦分析,去年数据处理机进口规模约为2000亿美元(290万亿韩元)。 据说,这些大部分是从墨西哥、台湾、中国、越南进口的。 这些是对美出口至少征收25%以上关税的国家。
艾伯斯特集团合伙人阿布希塞克·辛格表示:"预计大科技的资本支出将重组。 这些企业将减少AI基础设施和消费者技术领域的短期支出,调整零部件和设备的供应网。"
微软减少对数据中心的投资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微软与聊天GPT开发公司Open AI携手,是走在AI商用化最前沿的企业。 也是继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之后,在全世界云服务中排名第二的"大户"
就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微软和开放AI突然宣布了数据中心同盟。 投资约1000亿美元建立数据中心,真是"大胆的构想"
该数据中心的核心是"超级计算机",当时在扩张AI相关服务的过程中,两家公司为了切实掌握全世界的主导权而奋起直追。 特别是在规模方面,与现有最高水平的数据中心相比,是1000倍以上的压倒性水平。
最近气氛急剧逆转。 果断的AI投资也出现了"速度调节论"
AI热潮兴起时,大家纷纷开始构建数据中心,但随着市场逐渐冷却,现在出现了"泡沫"可能性的讽刺情况。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上月25日在香港举行的HSBC全球投资峰会上表示:"数据中心的建设可能比AI服务初期需求更多。 (美国数据中心相关)部分项目在没有确保顾客的情况下,从资金筹措开始。 看起来像是泡沫的前兆。"
AI数据中心被称为AI发展的中枢。
为了掌握AI市场技术的主导权,需要很多机器学习和推论所必需的图像处理装置(GPU)等设备。
因此,管理和支援这些的核心设施--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图像处理装置(GPU)正在融化。"
这是Open AI首席执行官(CEO)萨姆·奥尔特曼最近在自己的X(前推特)上发表的文章。
随着利用开放AI上月25日公开的"聊天GPT 4o图像生成"功能,将自己或熟人的照片转换成吉卜力风格成为世界流行,开放AI服务器超负荷运转,所以说了这样的话。
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内心一定在笑。 因为得益于该功能,付费用户增加,打开了AI收费的大门。
据The Information等外媒报道,以上月末为准,聊天GPT周活跃用户数(WAU)突破了5亿人。 仅付费订阅者就超过了2000万人。
CEO奥尔特曼解释说:"26个月前推出聊天GPT时,用户增加了100万人,需要5天的时间,但现在仅一个小时就增加了100万人。"
技术业界认为,聊天GPT引发的"吉卜力热潮"是爆发性地增加消费者使用AI的"AI杀手应用程序"陆续登场的一个侧面。
特别是,如果AI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泡沫论"也将自然而然地消失。
就像"智能手机革命"一样,如果AI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对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的忧虑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Gartner预测,今年全球生成型AI支出将比前一年增加76.4%,达到6440亿美元(约949万亿韩元)。
预计服务部门和软件部门将分别保持162.6%和93.9%的高增长。 实际上,AI在编码、搜索、代理等多个领域正在实现商用化。
波士顿咨询集团在今年1月的报告书中预测,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到2023年~2028年将年均增长16%。 这比之前2020~2023年的增长率(12%)快33%。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在年度开发者会议"GTC2025"上表示:"AI模型的推论工作比训练消耗更多的代币。" 这可以解释为,AI产业将持续增长,对此的需求也将维持。
尽管存在泡沫论,但开放AI和软银还发表了最少1000亿美元以上、最多5000亿美元规模的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尽管如此,对AI数据中心投资的争议仍在进行中。
"供给多于需求的泡沫"的华尔街主张和"数据中心需求将维持爆发性的增加趋势"的技术业界主张暂时将针锋相对。
持批评观点的人反而不断指责AI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再加上中国AI创业公司Deepsic公开了可以与美国技术竞争的低成本开源AI模型,增加了对AI数据中心大规模投资必要性的疑问。
投资业界也有人认为"股价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投资者们的注意。
也就是说,随着对AI产业的乐观论过度扩散,相关股票和基金已经充分上涨。
他们警告说,过度的期待感最终会引发调整。 摩根士丹利在最近的报告书中诊断说:"AI相关股票短期内过热的可能性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设立的人工智能(AI)企业xAI上个月为了扩大数据中心,购买了约10万平方米面积的土地。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商会上个月宣布,xAI在孟菲斯西南部购买了100万平方英尺(约合10万平方米)的土地。 据悉,这里将建设完善xAI正在建设的约211万平方米面积的数据中心"colosus"的基础设施。
xAI表示:"此次购买房地产将成为xAI站在AI革新前沿的契机。" 业界分析认为,xAI的攻击性行动是为了牵制开放AI和MS阵营的"Stargate"
埃隆·马斯克的xAI也是一家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打开新视野的公司。
马斯克和xAI团队将家电企业伊莱克斯使用过的位于孟菲斯州田纳西的家电工厂在4个月内改造为最先进的AI数据中心,震惊了世界。
技术业界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微软看到xAI在孟菲斯迅速构筑了最尖端的AI基础设施,可能也领悟到了新的方式。 我认为微软的速度调整也可能与此有关。"
韩国的情况如何呢?
有人担心,韩国在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AI基础设施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危机。 因为投资资本不足、居民反对、限制等,很难新设数据中心。
有人指出,由于韩国特有的民怨风险,投资资本正在转向日本、印度、马来西亚。
随着AI开发的加速,数据中心的需求正在爆发性地增加,但也不断有人担心,在韩国可能会供不应求。
另外,三星证券研究中心在报告书中诊断说:"韩国企业的云利用率仅为30%,潜力很高,再加上AI的影响开始显现,需要超大规模等多种数据中心。"
但是2024年只有4个数据中心竣工,2025年电力系统影响评价的实施使许可风险增大。
报告书指出:"虽然预计从2026年开始大规模供应,但据了解,只有计划数量的一半正在进行中,因此将会持续紧张的供需。"
约翰•普里查德常务总管世界著名房地产咨询企业Cushman&Wakefield的数据中心部门,是密切关注韩国数据中心市场的人物。
我们和普里查德常务就韩国数据中心市场情况进行了交谈。
下面是对他的采访内容。
-关于建立数据中心,居民的反对会成为风险吗?
=数据中心还可能因当地居民对高耗电、电磁波、环境影响(如噪声和散热等)的担忧而遭到社会投诉反对或项目泡汤。 近期,首都圈地区(龙仁、金浦、一山)因民众强烈反对,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出现取消或延迟。
-电力供应和基础设施问题怎么样?
=在韩国首都圈,确保能够大规模供电的适当用地越来越难,与韩国电力(KEPCO)的谈判过程也趋于长期化。 此外,电力系统影响评估(PSIA)的推出使电力审批程序更加复杂,获取它的环境变得越来越苛刻和灵活。
-企业在建立数据中心时,偏爱首都圈的理由是什么?
=大型云和互联网企业面向位于首都圈的客户提供服务。 企业为了最小化数据中心和用户之间的网络延迟(Latency),喜欢以首都圈为中心进行部署。 首都圈集中了互联网Exchange(IX)站点,便于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 人员招聘容易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IT专业人才大多数居住在首都圈,因此很难确保地方数据中心的运营人力。
-我想知道最近确保用地费用的趋势。
=最新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需要占地规模(至少10000平方米)并位于电力供应和基础设施充足的地区。 但在首都圈,对工业园区以外地区有严格的用途限制。 在人口密集地区,由于附近居民反对,社会投诉时有发生。 其结果,首都圈内的初期投资费用正在极度提高。 尤其在像嘉善这样的核心地段,土地价格每坪上涨到7000万韩元。
-请对韩国数据中心市场进行展望。
=由于首都圈内用地不足及电力基础设施问题,有可能扩大到首都圈内的京畿西南部(安山、始华)、东北部(南杨州、扬州)等地。 像海外事例一样,也在考虑从首都圈向Edge数据中心(小规模分散型数据中心)分散部分需求的方案。 江原道、忠清圈(天安、世宗)、庆南(釜山、蔚山、浦项)等建立第二个数据中心枢纽的尝试有可能增加。
据全球市场调查机构Startista发表的各国数据中心现状(以上个月为基准)显示,美国以5426个位居第一,德国(529个)、英国(523个)、中国(449个)紧随其后。 韩国多少有些落后。
参与AI技术竞争的国家都倾向于在本国设立数据中心。
因为如果靠近数据中心,顾客很容易接近服务,而且可以提高技术开发速度。 另外,也有分析认为,服务器储存的数据会受到当地的限制或干涉,因此,出于地缘政治原因,在本国放置比较有利。
从目前来看,有必要区分"AI泡沫论"和"AI投资泡沫论"
AI技术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中,预计不会只是单纯的流行。 有必要通过实现所有领域的"模式转换"来展望AI技术的发展。 随着AI的扩散,半导体、数据中心、云、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必然会增加。
贝莱德在最近的报告中预测:"AI不是短期泡沫,而是改变经济结构的根本性革新,半导体、数据中心、电力和网络基础设施等也有长期投资机会。"
我认为,提出AI投资泡沫论的现在,反而会成为韩国缩小与竞争国家已经拉开差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