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 吴泳铭表示,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加速AI产品国际化,增强出海咨询、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
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 吴泳铭
吴泳铭表示,走向全球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中国有14亿人的庞大市场,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优质工程师,也有高强度、多样化的竞争。能在中国市场胜出的产品和技术,也将在全球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5G、AI、智能汽车等领域已经实现了技术领先。中国企业的技术、供应链、服务和品牌能力已经形成外溢效应。未来,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新一轮的中国企业全球化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基础设施。阿里云将在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出海:
第一,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了87个可用区,可提供394款云与AI产品、59项技术服务,是亚太规模第一的云服务商。据Gartner报告,在全球顶级云厂商能力评比中,阿里云斩获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核心四项最高分。
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投入超过380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阿里云将加速打造覆盖中国、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的全球云计算一张网,一张具备最佳AI技术服务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云计算网络。阿里云将保持国内和海外基础设施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服务平台,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提供国内+海外全局的最优化方案。
第二,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产品国际化。
目前,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4月开源的新一代模型千问3,在多个权威榜评测中,性能处于全球顶尖水平,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开源模型。千问3支持119种语言,涵盖众多小语种和方言,让全球用户都能拥有自己语种的大模型。在日本、东南亚、中东各国,千问已经成为当地开发者的广泛选择。
据Gartner报告,阿里云领跑生成式AI工程领域,在产品特性与未来潜力两大维度均排名全球第二。
阿里云正在加速AI产品国际化,在增加海外AI基础设施布局的同时,加速部署通义、百炼、PAI、大数据等AI应用所需产品。在基础设施层,阿里云灵骏将在海外多个区域开服;在平台层,PAI的开发、训练、推理服务已覆盖全球17个地域;在模型服务层,阿里云百炼国际站Model Studio新增多项能力,为出海中企提供更高效实惠的模型API服务。
第三,打造海内外一体的最优服务体验。
阿里云将增强对出海咨询、技术和服务团队的投入,为中企提供国内+海外7*24小时一体化的服务体验。
目前,阿里云具备全球最全合规体系,已获得超过150余项安全合规认证。阿里云将继续加大合规能力建设,并输出阿里巴巴自身出海经验,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个市场解决复杂的IT合规难题。
比如,阿里云通过Landing Zone与Well-Architected framework云卓越架构框架,帮助出海企业构建安全、合规、高效、可靠的全球 IT 基础设施,让出海企业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
阿里云还将提供ROI(投资回报率)更好的解决方案,满足了中企在海外的不同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纳德数据中心与Calibrant Energy合作开发首创电池储能系统,通过绕过传统电网升级时间线,使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在建数据中心园区提前数年上线。该31兆瓦、62兆瓦时储能系统计划2026年投运,将作为响应电网的动态资产,在需求高峰期放电,增强区域电网可靠性。这标志着美国首次使用专用电池系统加速大型数据中心并网。
普拉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BPMN助手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创新的JSON中间表示方法,实现了自然语言到标准BPMN流程图的自动转换。该系统不仅在生成速度上比传统XML方法快一倍,在流程编辑成功率上也有显著提升,为降低业务流程建模的技术门槛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微软在Edge浏览器中推出增强版Copilot模式,提供更强大的AI代理功能,目前在美国进行限量预览。该模式包含Actions和Journeys两大功能:Actions让浏览器能代表用户执行任务,如语音控制打开网页或查找文章特定内容;Journeys则记住用户浏览历史,帮助用户继续之前的研究任务。此举正值AI浏览器竞争加剧,OpenAI推出ChatGPT Atlas、Perplexity发布Comet、谷歌集成Gemini到Chrome。目前Chrome占据71%市场份额,Edge仅占4.67%。
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布开源统一视频模型UniVid,首次实现AI同时理解和生成视频。该模型采用创新的温度模态对齐技术和金字塔反思机制,在权威测试中超越现有最佳系统,视频生成质量提升2.2%,问答准确率分别提升1.0%和3.3%。这项突破为视频AI应用开辟新前景。